首页  >  新闻资讯  >  体育动态
发布时间:2020-09-24 16:13:00 来源:
打印| 字号:[         ]|

让体育融入教育 让体育融入健康 社会各界热议 《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体校联合会:希望未来有详细的细则
       “文件提出了‘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我觉得特别好,因为可以很好地解决学习连续性和训练系统性的问题。有助于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秘书长李贵成说。 
        李贵成说:“像学习的连续性主要是体现在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可以一直在一个体育氛围浓郁、体育锻炼有保证的环境中,不用担心自己未来的上学问题。训练的系统性因为统一注册可以得以保证,学校和体校的孩子有了更多的参赛机会和选择。其实,我觉得教学和训练是两个概念,但应该把教学和训练相结合,当教练把教学和训练结合起来时,培养人才的体系才会更加顺畅。文件中的统一认证对教练员也有了保证,当待遇提高和有了职称之后,少了后顾之忧,可以更潜心于体育训练和教学工作。”
        全国体育运动学校联合会一直以来承担了很多青少年赛事和教练员培训班的举办工作,随着现在体育教育范围的扩大,已经从训练扩大到健康、营养和科研等方面,李贵成说:“我们是体校联合会,其实现在主要还是面对各级各类体校,希望未来有机会帮助到更多的青少年和教练员,为他们搭建体育交流的平台。”
        同时,李贵成期待有更加详细的实施细则出台,他说:“因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性,比如经费、师资力量等不同地区有一定差别。所以未来需要通过更多有针对性的调研,进行细化研究。”
        家长:家校携手 让孩子受益
         近日发布的《意见》,让河北省秦皇岛市迎秋里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长江秋燕眼前一亮:“作为家长,当然希望孩子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锻炼好身体,健康成长。教育家蔡元培讲‘完全人格,首在体育’。体育是手段,校园是阵地,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文,加深体教融合,会让孩子受益,家长受益,社会也受益。”
《意见》里提到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训练培训活动,还可以让退役运动员担任教练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江秋燕说,孩子学校有足球队和棋类的俱乐部,但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少,如果能有更专业的指导进入校园,可以让孩子的体育技能得到提升,这是非常有益的一件事。”
         对于体育进入中考和高考,江秋燕态度鲜明:“支持!体育进入中高考是好事,现在虽然学校很重视体育,但孩子近视、肥胖等问题还是普遍存在,如果体育进入中高考,可以让孩子们在小学就能接受高水平的指导,也会对孩子们体质健康的提升、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除了期待外,江秋燕更关心《意见》会如何落地。“首先就是担心学校的实际执行,学校出于升学压力,肯定会增加体育的比重,但是究竟是以学生兴趣为主还是以体育分数为主,会不会造成体育的应试教育?增加体育作业会不会造成孩子新的负担,而且学生的身体条件不一,怎么保证公平?这些都是未知数。”江秋燕说,“出于对学生的安全考虑,学校的管理一直从严,引进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有哪些安全保障措施?希望今后有更细化的举措保证《意见》落地不变形。”
    体校:做好普及与提高工作
      “建设体育强国应该首先在竞技体育方面有所突破,然后用竞技体育的特点和精神引领全民健康,引导全民参与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应当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体育意识,在学会至少一门体育技能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在中小学阶段完成运动技能和体育基本知识的一个积累。”兰州市体校校长李雄认为,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做好擅长的事,青少年体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兼顾提高和普及两方面,既有高水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层面的提高,也有面向大部分学生的普及性发展。
        李雄说体教融合需要因材施训,要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不能搞一刀切,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爱好、能力不一,或许不需要学会更多的运动技能,但是每个孩子都应该将体能训练放在第一位,首先是体育的育人功能,然后再是培养竞技人才,学校体育的基础扩大了之后,自然而然地会发现高水平运动人才,后备人才都要经历先发现再培养的过程。
       李雄认为,《意见》出台后对于解决体校目前面临的学训矛盾、进口不宽出口狭窄、经费紧张、场馆设施不足等问题会有很大帮助。他说:“‘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总体原则离不开最终的‘一体化落实’,只有推动体育教育思想融合、目标融合、资源融合、措施融合等全面融合,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体教融合,体教融合的重要工作之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教学、青少年体育训练、体育竞赛三大体系。”
        李雄认为,赛事是体育的灵魂,《意见》中关于未来赛事由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共同组织,不仅让更多的青少年可以参与到体育赛事中,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享受体育的乐趣,还可以通过赛事的整合与体系建设让各个层级、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能有机会在同一个平台上参与赛事、体验赛事,使体育的教育功能达到最大化。
        文化教学方面,李雄接受兰州体校推行的是小班教学、集体性补课、个性化补缺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和作息时间,保证运动员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学习和训练中去。及时了解、掌握各项目赛前文化课测试的考试标准及实施细则,增加赛前文化课辅导,通过分析学生测试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制定补课方案,确保学生参赛;充分发挥教研组作用,从实际出发,改进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密切学训联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案,从各方面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员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使学生在文化学习和体育训练中相互渗透、相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近年来得到了非常显著的提高,连续几年高考上线率达到90%以上。
     中学:体育课不再是副科
        “体育和教育、体育和健康都是密不可分的,我觉得这是学校必须树立的理念。”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党委书记、执行校长蒲文猛说,学校高度重视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严格执行1至2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3至9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高中每周2节体育课课时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
        蒲文猛谈到,《意见》中对学校体育老师的业务能力也有了新的要求,希望他们能更好地为校园发展助力。体育教师要真心热爱体育教学,摘掉体育学科的“副科”帽子,强化体育的育人功能。同时学校也会进一步注意优化师资队伍,充分保障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不断完善学校体育的硬件设施,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场所,有充足的体育活动器材。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利用每周一至周五下午第四节课和信息课、周末放假等课外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分学部、分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了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健美操、田径、网球、跳绳等共10个学生社团。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苗子,组建学校代表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为学校增光添彩。
          随着《意见》的出台,校内比赛、利用假期组织的跨区域或全国比赛势必会越来越多,给了学生更多通过比赛提升能力的同时,对很多体育特长生而言,学训问题也随之出现。蒲文猛说:“学校为特长生制定科学的培养计划和目标,来提升体育特长生的综合素养。比如训练时间集中在自习课、活动课及周末,不耽误正常的学习。定期召开特长生家长座谈会,面对面沟通,一对一查找学生问题,及时跟进学生的学习情况;特长教练和班主任通过微信群交换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事实证明,文化学科和体育并不互相对立,而是可以相互影响和促进的。”
        蒲文猛介绍说,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创新性的提出“项目进校园、教练到学校、运动员读名校”的科学发展策略,建立健全“一条龙”人才体系,积极寻求解决体育人才升学断档问题的办法,探索小初九年一贯制新路子。中考文化成绩达标、体育专业技能达标享受优惠政策,就读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高中部或者绵阳南山中学。高中毕业后文化成绩达标、足球(网球)技能达标推荐至知名大学深造,对成绩特别优秀的学生往职业队输送,其余专业的同学均可通过自身技能及相应运动员等级证书考入相应大学。
    小学: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体育课
       看到《意见》后,河南省鹤壁市福田小学校长白志江对《意见》里提到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俱乐部、打通体校和中小学校任教壁垒等方面印象深刻,“和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让人眼前一亮,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白志江说。
       小学作为校园培养的第一站,根据《意见》如何进一步多举措培养学生的多元体育爱好?白志江认为首先要保证开齐开足体育课,“这也是《意见》里的第一条,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理念到位,认识到位,才能行动到位,只要把孩子们的健康放到第一位,没有能不能,只有想不想。此外,学校最重要的产品是课程,在开齐体育课的基础上,还要专注体育课程的开发力,不断提高体育课质量,使体育课程校本化,将特色体育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现适合孩子们的体育项目,进而创造适合孩子们成长的体育课程,在可能的情况下,更多地开辟出让每一个孩子奔跑的“跑道”。同时给予学生选择权,唯有此学生才能真正喜欢学校,喜欢课堂,喜欢体育。”
        目前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模式增强了学生体质,使学生充满活力,校园生机勃勃。以福田小学为例,校内武术、跆拳道、啦啦操、篮球、足球、地掷球等体育项目已经借助课后服务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和竞赛活动,且实现了学训常态化。对于《意见》中提到的“扩大校内、校际体育比赛覆盖面和参与度”,白志江表示,“近年来,学校不断扩大体育的覆盖面,陆续开发了综合性体育节、单个体育项目的嘉年华等,为每个孩子搭建展示自己体育素养的舞台。传统的体育比赛少数是‘参加者’,多数是以旁观身份的‘参与者’,所以今后进一步的体教融合要多元兼顾,开发让多数孩子乃至每个孩子都能参加的体育项目、体育周边活动。”
       白志江也表达了自己的期望:“希望接下来的贯彻实施能将好的‘政策经’念好,决策‘做正确的事儿’,执行‘正确的做事儿’,畅通社会力量进校园的渠道,用好社会体育资源的同时给予学校保障,确保师资到位。希望《意见》的引领也能改变家长的观念,家校合作,让体育真正进入孩子的生活中。”
  •  

    (责任编辑:

    Copyright © 2004-2019 Jilin Province Sports Bureau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吉林省体育局网站

    吉ICP备05001602号      网站标识码:2200000007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17号

    主办单位:吉林省体育局      联系方式:0431-88618846      网站地图      网站访问量:

    •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微博

    • 手机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