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吉林省首次纳入体育总局体育支教试点省份,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在全省范围内有组织地展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精神,通过体育支教的形式,将优质体育教育资源引入基层学校,激发青少年对体育运动的热情,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进一步推动体教融合工作的发展。
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指导,吉林省体育局主办,并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东北电力大学体育学院等高校以及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众多体育明星,如奥运冠军李娜、冬奥冠军周洋、世界冠军陈梦粤,以及姜伟泽、李金子、怀明明、王丹丹、张浩等明星运动员也积极参与其中,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体育氛围。
本次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到吉林省敦化市、安图县、图们县、集安市、白山市浑江区等5个县(市、区),惠及21所基层中小学。招募了4所高校45名志愿者,开展了为期两个半月的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期间,共开展了1600余节学校体育课、200余节学校社团课、100余节体育课后服务和500余节业余训练,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另外,支教队员们还组织开展了64个校内赛事、4个校际赛事和2个县级中小学生运动会,丰富活跃了偏远地区基层学校青少年赛事活动。
体育明星们进校园作为活动的重头戏,奥运冠军、世界冠军等体育明星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体育精神。他们不仅为孩子们带来了精彩的体育表演和展示,还亲自指导孩子们进行体育训练,传授运动技能,激发了孩子们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支教志愿者们均来自省内各大高校体育专业,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他们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需求,精心设计了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包括篮球、足球、田径、体操、武术等热门项目,以及跳绳、拔河等趣味运动。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示范、讲解、练习、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活动中,吉林体育学院积极探索体育教学融入思政教育的新路径,举办国旗班培训,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和体育思政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办“体育小裁判员学习班”,进行反兴奋剂教育,培养小裁判员的公正裁判意识、提高识别能力。通过体育思政研学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经过两个半月的支教活动,支教学校的学生们在体育技能、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学校还举办了体育成果展示会,展示了学生们在支教活动中取得的进步和成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支教志愿者们也在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他们通过与基层教师的交流和合作,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央视新闻、学习强国、吉林省体育局官网及自媒体等多个平台对活动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力和社会效果。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体教融合工作,不断探索和创新方式方法,为基层学校提供了专业的体育教学和训练支持,推动我省青少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